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特招狀元 批免試是個笑話



特招狀元 批免試是個笑話

中國時報【洪榮志、曹婷婷、趙麗妍╱綜合報導】
國中會考滿分卻無校可讀的台南市後甲國中陳品銓,埋首苦讀52天改拚特色招生,考出全國最高分的259分,不僅如願以償錄取台南一中,還蟬聯台南區狀元。但他卻不覺得開心,還痛批台南區免試入學多元比序亂象叢生,「根本是個笑話」。
陳品銓對於必須考2次試才能進入南一中「感覺很糟」,並認為是制度設計有問題。他說,12年國教上路,全國卻有15種不同的入學制度讓考生如何適從?尤其,台南區的超額比序項目既多又複雜,教育局還自栩是「五育並重」、「全國最好的制度」,實在很惡劣。
陳品銓希望教育局應該立刻檢討改進台南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制度,不要讓類似他「會考滿分卻得再拚特招」案例繼續上演。
教局:不能因一人改規則
教育局長鄭邦鎮表示,得知陳品銓以高分成為榜首,很恭喜他,這樣的學生本來就是適合走特招的升學管道,免試入學仍是適用於鼓勵多元學習的學生
針對陳品銓批評台南市的超額比序項目最多、計分最複雜,造成考生極大困擾,鄭邦鎮直言,全國各地在會考過後,都在討論超額比序內容有無需要修改之處,但絕對不可能是為了一個人而去改變既定的規則。
國中會考滿分的陳品銓,由於在台南區第一次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關鍵項目中,滿分8分的體適能只得到6分,滿分8分的幹部任期得3.2分,滿分8分的獎 勵紀錄得4.8分,滿分20分的競賽成績更只拿到0.5分,導致總分只有80.5分,距離南一中一免最低錄取分數89分還差一大截。
不僅如此,陳品銓依慣例填寫南一中、南二中及南科實中等前3個志願後,卻因一免採計志願序,讓他全部都沒有錄取,落得無校可讀。
歷經52天的苦讀後,22日特招公布成績時,陳品銓只有數學科1道非選擇題被扣1分,其餘全都答對;加上作文也考了5級分,合計總分259分,PR99,不僅蟬聯台南區狀元,更是全國考6科的6考區中,最高分的考生。
家長:國教令人心力交瘁
同樣辛苦翻身的是台中市豐南國中羅姓女學生,會考時學科成績獲得5個A,但她選填50個志願卻全槓龜,此次特招考試中,她再度取得高分,PR值90,總排名前10%,保守估計可錄取台中女中,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
雖然女兒特招考取高分,羅爸爸絲毫沒有雀躍的心情。他說:「12年國教推行後,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真是心力交瘁,只有一個『累』字!」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特招會考新趨勢 崩解填鴨教學



特招會考新趨勢 崩解填鴨教學


國中教育會考、特色招生考試,不只是升學制度的變革,也帶動一波教學創新,傳統填鴨、教師全權主導模式,面臨衝擊和崩解。

十二年國教難度最高的特招考試,今天第一天測驗完國文、英語、數學等「工具學科」,題目的取材和鑑別度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新北市江翠國中教師陳恬伶觀察特招試題,認為選文的難度和基本學力測驗、會考沒有太大差異,但題材更廣泛,且拆除了更多可以參考的「鷹架」。舉例來說,基測文言文章遇到生難字詞,大都會有註釋,會考註釋少了多,特招則幾乎沒有,考生必須自行從上下文判斷
陳恬伶認為,要能應付會考、特招,學生一定要有「透過閱讀自我學習」的能力,能夠抓出文章中的重點,瞭解文字背後要傳達的意旨,甚至是隱喻,有賴平時加強訓練。
例如今年特招有一篇文章,書寫加拉巴哥群島中的小綠蠵龜遭海鳥啄食,人類出手相救,但沒過多久,海鳥們又大開殺戒。文本中沒有明言,考生需自行判斷出作者想要傳達的「尊重自然」的道理。

英語科部分,題目篇章也不長,但內含的訊息量卻很大。台北市興雅國中教師林淑媛表示,特招考試重視理解、分析、綜合的能力,如果學生只接受傳統逐字逐句解題的訓練,題目可能做不完。

國中傳統教學方式,是讓老師對每一篇課文仔細解釋、學生勤作筆記和大量測驗卷練習,如此教出來的學生,恐無法適應會考、特招的變革。林淑媛建議國中教師應改變教學策略,多讓學生閱讀文章,從文章中學習文法、句型,而非不斷地做單題練習。

數學科部分更是明顯,受教育部邀請解題的台北市興雅國中教師林壽福分析,近年來升學考試走向,數學題目加長,必須讀懂題目,並具備清楚說明解題的過程和理由的「溝通能力」,用文字把想法寫出來。

林壽福表示,傳統數學科「大量練習」的教學模式應改成「慢慢學、快快到」,老師先不要一直塞題目,而應多花時間說明題目背後的原理、運用到的解題路徑、是否有其他解法等,並開放討論,把學習的主導權交到學生手上,讓學生能夠轉移經驗、觸類旁通。
各界對十二年國教,往往著眼於升學制度的變革,對考試的功能也偏重於選才,卻忽略了在考試引導下,一股更為重大、影響更為深遠的教學改革力量,正在默默地改變台灣教育的未來。1030712

特招有深度 考生傷腦筋

高雄區高中職特色招生考試今天展開,首日考場秩序良好,無人違規,不過,考生大多認為試題普遍比會考有深度。
高雄區有高雄高中、高雄女中及鳳山高中3個考場,共設置71個試場,有2803名考生上陣。
高雄區特招實際招生名額1884人,其中1196人可上雄中、雄女,扣除缺考人數,初估有逾4成考生可上第一志願雄中、雄女。
至於試題難易,英語科試題由淺入深,連一免拿5A的考生都說「偏難的題目比會考多」。數學科題目則比會考多且偏難,有考生只好憑直覺連猜4題,也有人一時無法理解題目的意思。
考生對國文科試題大多認為,難易程度與會考差不多,但有的題目有深度,也有陷阱,須細心作答。
國文科語文表達測驗,文題一反傳統「引導式寫作」,加入媒體民調圖表判讀,從閱讀理解延伸到寫作表達,語文表達層次更為豐富,大傷考生腦筋。不過,由於議題是如何說服父母對網路的觀感,與考生有切身關係,考生大多表示不難發揮。
面對今年高雄區特招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有考生覺得再辛苦也值得,甚至自拍或合影留下歷史畫面。
高雄市教育局副局長郭金池上午巡視雄中考場,陪同的雄中校長謝文斌則幽默說「雄中等大家」,讓在場家長都莞爾一笑。1030712

讓我上網久一點!特色招生寫作測驗 圖表入題

 
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2014/7/12
這次的作文題目納入圖表題!特色招生的12日考程在國文科語文表達結束,這考題要求學生依據一張學童上網時間的圖表,假想自己的父母不准自己上網,要用一封信來說服父母
題目為:小文的父母看到某雜誌刊登了一份「使用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意見調查」,要求小文減少上網時間。但小文認為如果用不同的方式解讀這份資料,或許能改變父母的想法。考生要以小文為名,寫一封信給父母,以改變他們的想法。且不須使用任何敬語

▲特色招生的語文表達將圖表入題。(圖/翻攝畫面)

解題教師認為,考生須有圖表判斷、分析能力才能解題文章的表達需同時考量以「雙方的立場」為論述的基準點,可從過去的生活經驗出發,面對親子之間不同的意見。「理性」的運用圖表資料之外,可再加上「感性」的情感訴求,讓雙方能夠進行意見的溝通與交流
本次題目的安排上較以往會考或基測時的「引導式寫作」有所不同,從閱讀理解延伸到寫作表達,語文表達的層次更為豐富。

特色招生國文閱讀鑑別度高 死背、填鴨難得高分

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特色招生考試在12日下午進行國文(一)閱讀理解,解題教師賴宜芳表示,文言文、白話文比例是2:3,且這次選出的科普文章,多需要仔細閱讀才能理解,閱讀能力極高的學生應能得心應手。較長的文章不多,考生理應寫得完。
題組的白話文全是改寫的文章,顯示想考出學生的閱讀素養,而題組題其中一篇文言文一樣沒有注釋。另外,與科普相關的文章共有兩篇,多為鑑別學生能否 讀懂文章,理解作者想表達的主旨。美國小說《梅岡城故事》中,白人律師為黑人辯護的片段也入題,因題組詳細說明故事背景,沒讀過這本書也能答題。解題教師 陳恬伶表示,27題為一篇文言文,沒有任何注釋,對學生來說就像將鷹架拆掉,讓一篇中度難度的古文,鑑別度提升了。
賴宜芳表示,他認為語文知識類的考題中有相當多錯別字、用詞與字音字形,還有稱謂與春聯格律也入題。他認為12題的史記對歷史人物的論戰,鑑別度很高。席慕蓉的新詩、管管的《荷》也入題。題目更提到故宮博物院的汝窯
很多人關心這份題目是否比會考還難,賴宜芳認為,特招題目主要是給中上程度的學生考的,因此直接能看出答案的題目很少。陳恬伶表示,基測為測驗學生 學力,因此文言文通常會加上多一點注釋會考的文言文注釋較少,特招則拔掉更多鷹架,讓鑑別度提高更多。整份試卷都是沒鷹架的風格。
對於往後學生該如何準備國文,陳恬伶認為,參加會考,只要清楚概念就好,但要應付特招則不能靠死背填鴨,老師須給學生機會練習閱讀能力,將時間還給學生。賴宜芳認為,現在學生需要能獨立思考,讀通讀懂一篇文章,因此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策略。
 

特招數學重觀念 大量練習無效


特色招生考試數學科難度高、重觀念,國中數學老師認為,傳統大量練習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應付,必須改成重理解、反思和統整的「慢慢學」模式。
以往數學科教學,老師講解完基本概念後,便會發下試卷讓學生不斷練習,甚至背下固定的解題模式。這套模式在聯考時代、基測時代還能拿到分數,但到了十二年國教的會考、特招,恐怕就不吃香。
受教育部邀請解題的台北市興雅國中教師林壽福分析,近年來升學考試走向,數學題目加長,不只要會算數,還要能讀懂題目,孩子必須沉得住氣,才能把題目答完。
另一個趨勢是,不只要能解出答案,還要能清楚說明解題的過程和理由。林壽福以今年特招的非選題為例,要能清楚理解幾何圖形的原理,並具備「溝通能力」,用文字把想法寫出來。過去學生這方面比較弱,但考試會影響教學,現在學校已慢慢轉變教學重點。
林壽福建議,「大量練習」的教學模式一定要改變,老師得多花時間說明題目背後的原理、運用到的解題路徑、是否有其他解法等,透過反覆討論,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最後再將經驗轉移、觸類旁通。
林壽福認為,如此「慢慢學」的模式,反而能「快快到」。千萬不要一直塞題目,先掌握基本概念和解題技巧,行有餘力再練習速度,「先求穩再求快」,如此才是面對會考、特招的最佳策略。1030712

【說教】孩子的數學成績不好,怎麼面對會考?

文 / 賴友堂
國一學生家長(以下簡稱「家長」)說:我兒子現在國一,他這年數學成績都不好,大概只有六十分左右,有時還考不到四十分。聽說最近剛舉辦的國中會考,又變得比較難,他壓力很大,有點想放棄,要怎樣才能幫助他呢?
賴友堂(以下簡稱「賴」):其實考六十分左右,並沒有如想像的那麼糟糕。因為國中一般考試都比國小複雜,一不小心就會有所疏漏。所以,能有一定的分 數,其實代表孩子對觀念和基本題目都是有掌握的家長不要過於焦慮或者是反覆責備,讓孩子失去信心;如果孩子反而因此放棄,那才是真的棘手

家長:但之後還要學國二、國三的數學,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不是會越來越學不會嗎?

賴:這問題問得很好,其實就算是國一考得不錯的學生,當範圍和份量變多之後,很多人的成績也會下滑。這主要是跟學習的習慣有關。有些小孩習慣把數學的每一 個單元當做完全不同的東西、裝進不同的抽屜;考這個單元的時候就把這個單元的抽屜打開、其他抽屜關起來。這樣對小孩來說,單元和單元間彼此沒有關聯,學起 來就覺得多又辛苦,怎麼記都記不住
所以在學習每一個新單元時,要提醒小孩先思考跟以前學過的內容到底有什麼關連?比如說,七年級的最後一個單元是「一元一次不等式」,這和上學期的 「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中所學會的列式和計算有很大的重複性。所以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如果能著重在研究比較其中的關係,會比一直死做題目有效果得多。一方 面不會覺得都是新東西、壓力很大;另一方面如果之前有些部分弄不熟,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之前的部分也複習到了、學得更懂,一舉兩得。
只要能幫助孩子找到學數學的脈絡不要讓他只是一題接一題一直苦練;孩子能夠越學越輕鬆,就容易進步。如果一時沒辦法全部精通也不用太心急,有些孩子學習新事物需要時間適應,只要在後面出現相關單元的時候適時補強,還是可以慢慢精熟的。

家長:但是現在的成績到底是出了什麼狀況,可以有改進的空間嗎?要從哪方面提醒他呢?
賴:前面有提到,我們先多鼓勵小孩,建立他的信心,讓他相信自己並不太糟糕;進一步就可以協助他找出原因(對自己有自信才不會不想面對)。最好的線 索就是考完的考試卷。建議孩子把小考、月考的考卷都保留好,考後一定要確實研究算錯或不會寫的原因,而不只是把答案抄上就算訂正
國一的孩子有一種常見的狀況是:大致都會算,但在一些變號的小細節上容易出錯。雖然可以說是粗心,但仍然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不能一再發生。解決 的方法,首先要看失誤的地方,是不是真的瞭解為什麼可以這樣算?例如移項變號的問題,與其一直死記「移項要變號」,不如確實從「等量公理」了解「移項要變 號」的原因:「把它想成是等號的兩邊一起加上某數、或一起減掉某數,數值還是會相等」,一切就很合理,比較不容易出錯。
有些孩子因為算式寫太亂會一直不小心看錯,這個也要想辦法改變。但不需要使用強迫的方式規定孩子一定要寫到多整齊才可以。只要每次檢討考卷錯誤的 時候,數一下、分析一下有幾題是因為寫太亂而看錯的,如果孩子發現每次都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失去大量分數,就會覺得很可惜,自己會想要試著改變
也有些孩子是完全相反,因為算式寫得太多太仔細,過度要求工整,導致考試算太慢;或是進行簡單加減運算的時候腦袋開始放空,算式算完了、也忘記自己 到底算到哪裡、下一步要接什麼了。這樣的孩子就要提醒他:有一些可以在心裡進行的心算,就不用寫出來;因為心算需要專心,這樣反而可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不容易放空,在速度上也能獲得提升。
針對孩子的問題,我們要想些對策專門練習這個部分,而不是每次都用題海戰術一直練一直練;如果沒有自我覺察,就算多練了一百題,同樣會犯的錯誤還是會犯。我們要幫孩子建立一個觀念:題目做得多不見得有用,重要的是要用心思考,分析自己寫錯的原因,想辦法加以改進
家長:同樣的題型,他有時候算對,又有時候算錯。即便是算對的問題,問他為什麼這樣算,他也說不清楚。這又是什麼狀況呢?
賴:任何人第一次學到新的觀念,通常都是模模糊糊的,即使大人也一樣。當一個觀念不太清楚的時候,我們會只憑著感覺猜想就決定答案,還是會借著已經 學會的觀念推理出答案呢?「數學」這門科目要學習的其實是後者。很多人喜歡討論學數學到底有沒有用?比如一元二次方程式,長大以後生活中又不太會用到,真 的需要大家都學嗎?但我們會用到的、要學習的,其實是理性的邏輯推理能力;只是藉著數學這門特別需要邏輯嚴謹的學科來鍛鍊而已。
所以我們要提醒孩子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遇到不太確定的題目,務必有耐心地慢慢想,一步一步推理,確認自己的想法有沒有疏漏;而不是靠感覺湊出一個答案,有時候矇對,但是過幾天,一樣的問題又弄錯了。
不管答案有沒有對,都要練習把每個題目的來龍去脈說清楚。到底為什麼這樣列式,為什麼這樣可以算出答案,有沒有矛盾的地方?整個過程的關鍵是什麼? 要能說服自己。這樣,即使表面上學得慢,但每學會一點都是很踏實的,即使分數一時還沒有辦法衝很高,自己也會慢慢建立起自信和篤定感,知道努力的方向是什 麼;長期下來一定能夠看到成果。
如果爸爸媽媽自己本身的數學還算不錯,也請不要用否定和指責的口吻去指導小孩,或是急著在小孩想錯的時候直接告訴他對的答案;可以協助小孩看到邏輯 上矛盾的地方,或者給他幾個小提示,讓他再練習自己想想。一開始不太容易,小孩也許會覺得每次都要用思考的、不能用感覺猜,很累;但一旦他真的一步一步靠 邏輯推理出答案,孩子多有幾次成功的經驗,對數學的自信就會整個被激發起來了
家長:今年的國中會考,真的有變得比較難嗎?考好的關鍵到底是什麼呢?
賴:其實不管是以前的基本學力測驗、或是現在的國中會考,這樣的大型考試,還是主要在考觀念的應用;如果沒有融會貫通,絕不是自己勤奮一點多做題目、多背題目就可以考好的。
這次的會考,我們有幾個觀察:
第一,有相當多用圖形推理的問題。也沒用到什麼計算,而是考最基本的定義。「對稱」雖然是國小的觀念,但是如果不懂它真正的定義:「若一個圖形可沿 著某一直線對折,使其在直線兩側的部分完全重合,這種圖形稱為關於此折線的對稱圖形」,很可能無法很迅速想到「對稱於對角線」也是一種選項。
第二,只要能認真耐心理解題目意思,其實不會太難。雖然題目一開始提到「線型函數」會讓有些人很緊張,但是細看它說明的內容,只要能知道它其實只是 要告訴你「每公斤蕃茄的價錢是固定的」,知道了這個條件,很輕易就可以用國小的程度推算出答案,連寫方程式都不需要。同樣的題目,對於很清楚「線型函數」 定義的人來說是很簡單的;但如果平常練習是靠死背硬算、不求甚解,很可能就會被題目嚇到,不知該從何下手。
第三,不會需要太複雜的計算。那些看起來要算的數字很大的題目,通常是希望你能利用其他觀念簡化計算。有些題目則是只要利用畫圖輔助,就可以快速解出問題。
總之,面對會考,最重要的是建立清楚的基本概念。觀念清楚,就不會覺得題目難。什麼叫做「清楚」呢?就是能夠把一個概念用自己的話解釋。有些孩子還 沒弄清楚定義就急著開始寫題目,模模糊糊地半背半猜,這樣是非常沒有效果的,一定要改變這樣的習慣。觀念清楚了,知道如何用定義協助自己解題和應用,這才 是學得好的關鍵。

  • 本文作者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數學想想國教學長。
  • 本專欄內容為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