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2017國中會考作文
編按:會考公布成績,作文題目:「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再度引起討論。到底寫作文該怎麼布局、敘述,缺少生活經驗就寫不出好文章嗎?
作文題目:「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閱讀以下圖表及文字,按題意要求完成一篇作文。在結構表裡,傳統習俗下分:歲時、祭祀、生育婚喪、其他等四例。歲時:端午節配戴香包、中秋節吃月餅、春節不能掃地倒垃圾……祭祀:求平安符、焚香燒金紙、西拉雅族祀壺……生育婚喪:父母分贈新生兒彌月油飯、女兒出嫁離家前要潑水、以毛巾致贈參加喪禮的親友……其他:搬家要挑吉日、禮物不能送「鐘」、紅包金額要湊雙數……從小到大,許多傳統習俗伴隨我們成長。在這些傳統習俗裡,你也許感受到它所傳遞的情感,也許發現它值得保存的內涵,也許察覺到它不合時宜的地方。請就個人生活見聞,以「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為題,寫下你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我試著就以下幾個層面來分析:
一、題目說明:命題者希望考生可以讀懂結構表的內容,像這樣的結構表,考生並不陌生,從國小三年級就已經運用結構表來分析國語課文結構。我相信考生應該也可以輕易讀懂結構表的文字。
以傳統習俗示例,其實相當生活化,相信大部分的考生跟我一樣,除「西拉雅族祀壺」外,大都曾經親自參與或看過或聽過。命題委員只是為了凸顯特殊的傳統習俗,特別列出「西拉雅族祀壺」,藉以引導考生可以就自己特殊的生活經驗來寫作。
例如:客家人掃墓時間訂在農曆正月十六日,類似這樣與結構表列舉的特殊傳統習俗,如果考生勇敢的寫出自己的生活經驗,相信會吸引評審的注意。只是,這年代的孩子,有多少人願意深入了解傳統習俗的意涵,可能有看過有聽過,就是對傳統習俗的意涵不甚了解。
二、選擇寫作主題:當考生普遍缺乏對傳統習俗的深入認知,可能很難真正的感受到它所傳遞的情感,發現它值得保存的內涵,察覺到它不合時宜的地方。
在有限的寫作時間裡,考生在選擇寫作主題時,要選擇曾經的生活經驗,若要擇定單一主題,我猜以下幾個主題可能是考生較熟悉的:歲時:端午節配戴香包、中秋節吃月餅,祭祀:求平安符、焚香燒金紙,生育婚喪:父母分贈新生兒彌月油飯,其他:搬家要挑吉日、紅包金額要湊雙數。擇訂一個主題,鉅細靡遺的寫出經驗、感受或想法。當然,也會有考生採用「分說」的概念,分別寫出三至四個主題,分別寫出經驗、感受或想法,但恐只能簡單的敘述而已,但篇幅結構看起來完整有序。
三、布局結構:題目說明,要考生寫出「我」的經驗、感受或想法。單一主題類型:三大意義段,先寫出經驗,再從經驗中寫出感受,最後,藉由感受寫出想法。經驗要寫的是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感受要寫的是傳遞的情感,想法要寫的是值得保存的內涵和不合時宜的地方。
多元主題類型:三大意義段,一是總說類型,二是分說各類型的經驗、感受和想法,三是總結價值評論。經驗要寫的是親身體驗或所見所聞,感受要寫的是傳遞的情感,想法要寫的是值得保存的內涵和不合時宜的地方,總結要寫的是傳承與創新或與時俱進的作法。但在分說時要同時寫出經驗、感受和想法,因此無法像單一主題般可以刻畫得更深入。
四、表述方式:會考的限制型作文題型,較難以單一文體呈現,因此必須靈活運用各種表述方式。寫經驗時可能要運用敘述、描寫、說明等表述方式,寫感受時可能要運用抒情的表述方式,寫想法時可能要運用議論的表述方式。
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想像等,都是作文的基石。作文分數會決定高中志願序,因此,考生通常猜想評審要的是什麼樣風格的文章?忽略寫出屬於自己的血肉,過分拘泥、琢磨修辭與句型,這樣會成為矯揉造作的文字堆疊。
106年國中會考國文寫作簡析與試寫: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
從小到大,許多傳統習俗伴隨我們成長。在這些傳統習俗裡,也許你感受到他所傳遞的情感,也許發現它值得保存的內涵,也許查覺到它不合時宜的地方。請就個人生活見聞,以「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為題,寫下你的感受、經驗或想法。
題目簡析
「傳統」是指世代相傳、有傳承延續性質的;「習俗」是指人們長期養成的習慣、風俗。考生必須讀懂、分析、歸納,再提出見解,尤其應能「省思」,說明何以「值得保存」或「不合時宜」之處。圖表大致歸納四種傳統習俗:歲時、祭祀、生育婚喪、其他,非常清楚地列舉熟知的傳統習俗,考生只要依圖表列舉其中一、二項傳統習俗寫作,實不難發揮;當然,如果能想到並寫下圖表中未列舉的習俗(如:中秋烤肉習俗),特別是全篇能聚焦於某一議題闡述,絕對是一大亮點。至於如果考生寫「母親節」(節日)、「耶誕節」、「潑水節」(西方、泰國節日或習俗),則恐有離題之虞。「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試寫
時代在變遷,社會價值觀也隨之改變,很多的觀念與做法勢必要跟著調整。在諸多傳統習俗中,我們仍可以接受其中隱含的意義,如「父母分贈新生兒彌月油飯」代替「滿月酒」以表達喜悅與送禮的心意;「端午節配戴香包」用來驅邪避凶。然而,卻也有傳統習俗未能隨著時代的脈絡而改變。
每到祭祀時,我們便會「焚香、燒紙錢」。通過焚香,便能與神、鬼結善緣,那氣味隨著煙飄飄向上,神明似乎就能享受到祭品的美味;陽間燒的紙錢,則在陰間將貨幣交到特定的鬼、神手上,更具有超渡、祈福、答謝不同的意義。但是焚香、燒紙錢的過程中,我看到所產生的煙霧,卻含有多種粒狀物和揮發性有機物,不僅有礙健康,也造成空氣污染。
其實,祭祀時敬神最重要,心誠則靈,我們可以用雙手合十祝禱代替焚香,以播放錄音帶替代燃燒紙錢,如此,才能減少焚燒香與紙錢,讓環境品質獲得改善。
「中秋節吃月餅」的傳統習俗演變至今,「月餅」的意義只是用「月餅之圓」象徵「人之團圓」,仍具有重要節日「家人平安團圓」的意義;不過,現在的中秋節習俗,除了「月餅」,「烤肉」已快要和「月餅」的地位並駕齊驅了,中秋節如果少了「烤肉」,好像少了中秋味一樣。「烤肉」在中秋節大行其道,儼然已經成為中秋夜晚全民的戶外活動。
「烤肉」所以成為大家最熱衷的秋節活動,是因為在烤肉的同時所飄散出來的,不只是香香的烤肉味,還有那一股濃濃的人情味;每個人吃的不只是香氣四溢的烤肉,也品嚐著親情、友情以及所有人間一切美好情感的滋味。
只是在烤肉的過程中,我看到了空氣汙染,為了地球的生態環境以及溫室效應的關係,我們應該一起關心地球,不要舉辦大型的團體烤肉,大家應該共同創造「減炭無煙」的環境,以享受一個乾淨、清新的中秋佳節。
有意義的傳統習俗,值得傳承下去;如果已不合時宜,便應省思其存在的意義。無論從地球環境或個人身體健康來看,「焚香、燒紙錢」以及「烤肉」的習俗必然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及環境髒亂問題,衷心期盼今後「祭祀」或「中秋」時,人類千萬不要成了破壞地球生命環境的殺手。
國中教育會考試題研究組試題說明
考生可從習俗的細節、習俗中的人我關係、對習俗的情感認同等方面鋪展成文,敘寫個人體驗、感受,帶出傳統習俗的意義、背後蘊藏的價值;亦可以習俗作為思辨的媒介,由反面論述傳統習俗之弊,例如:過度燃放鞭炮金紙可能造成環境危害、某些作為可能缺乏科學根據等,探討傳統習俗背後值得省思的部分;還可以從習俗消逝延伸論述宗教時代議題(例如:尊重多元宗教、拒絕商人炒作特定節日)、族群面臨的社會處境(例如:原住民豐年祭因過多觀光客而失去原有意義),或傳統產業升級(例如:Q 版媽祖、文昌帝君等文創公仔風行),可取材面向極為多元、書寫層次豐富。命題未預設任何價值判斷,透過經驗見聞,「看見」可以體現於個人感受想法,可以是對社會的影響,也可以是蘊含的意義精神、沿革轉變等;切入的觀點,可正可反,寫作發展空間寬廣。
評審怎麼評作文?10則小經驗分享
Shutterstock
1、 因為各組幾乎都近百、上百件,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只能快速瀏覽。因此,在初審淘汰的過程中,我會先看開頭、結尾、中間某幾行。所謂鳳頭、豬肚、豹尾,一定要處理得很亮眼。
2、 版面很重要,切勿狂用立可白,用了立可白或立可帶一定要記得補上文字; 儘量少字插入補字句的方式,會突顯寫作思緒不佳的缺失。
3、 版面結構很重要,各段落的比例分配; 通常首段與末段的行數最少,中間段洛的行數稍多。但若傾向散文式的寫法,段落則不是重點。
4、 用字遣詞宜精鍊,如「相見vs邂逅」,又如「但是vs然而」; 前者四級分,後者六級分。
5、 文句宜有文學性美感,若只是平鋪直敘,則不易吸引人。適時使用成語、修辭、特殊手法。
6、 不要有錯字(說易行難呀!!),怕錯字就用另一個詞取代。如「署假」改成「假期」、「切意」改成「歡喜」。但少量的錯字仍是可接受的範圍。字要工整,不要太小,評到最後都快老花了,體諒我們這些年過三十的人…
7、 不要全篇只用逗號、句號、問號、驚嘆號。若有引號、刪節號、分號,可看出寫作程度。
8、 有時穿插對話方式,可以讓文章更生動; 表現得好,代表寫作技巧好,有加分效果。
9、題目看清楚。例「我最感動的一件事」,「我」、「最」、「感動」、「一件事」。不要一直寫別人、不要寫二件事、不要寫成「我最感動的一個人」。
10、若有引用新聞、名言錦句、書籍雜誌,可看出文章深度。個人偏好考生使用國際新聞,若引用得宜,立馬加分(而且在評審會議時,我還會堅持保你進前三名,呵!『國高中、社會組』)。
簡單10點小提醒,提供老師在作文教學上的提醒,也提供給未來參加作文考試/競賽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