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血汗醫師」的醫療團隊,哪有「血汗醫院」?
2011年5月24日 00:13
-
(●作者劉競明,現任林口長庚醫院總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台灣醫務管理學會高階醫管師認證及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提供,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劉競明特區)
劉競明
筆者曾經在台北及台中榮總實習,後來在署醫服務,又重新到私人醫學中心經住院醫師、總醫師完整的訓練,而後擔任主治醫師並擁有教職至今,這所著名 的醫學中心就是醫改會宣稱的「血汗醫院」?筆者對「血汗醫院」從住院醫師R1的訓練、值班與工作的艱苦卻「甘之如飴」,因為「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 理的要求是『磨練』」!選擇良好的醫學中心,可以在訓練期間從老師們學到的-醫療技能與學術基礎及經驗傳承是無價的。
工作就是最好的學習與實踐,病人就是我們醫療工作人員最好的「老師」。沒有值班的辛苦,怎會懂得在半夜急診刀及病患急救時,學得最佳的身心調適與醫療處置技巧;沒有日以繼夜的在開刀房拉勾、跟刀、手術等的觀摩與學習,如何從熟能生巧中悟得醫療工作的神聖與體驗其甘苦。
當年在榮總實習時,每天清晨五點半就起床,要抽血、換藥及為病患打IV(靜脈注射);工作完畢匆匆拿了早點,還要去開七時半的晨會。晨會之後該上 刀房者,在八點前必須報到,八點半前準時下刀。在私人醫學中心,中午根本沒休息時間,還可以利用公家醫院例行的「午休時間」(1200-1330PM)開 完一台「子宮切除術」,中午不休息,用餐只有十分鐘,這是工作文化養成的習慣。
更重要的是-筆者重新到醫學中心擔任R1時已經38歲了!以此「高齡」還要辛苦的接受完整住院醫師訓練,這就要怪罪衛生署對於當年的陽明醫學院公 費醫學生的服務與訓練制度有問題,當年依據「公費生分發簡則」的規定,只能到省、市立醫院訓練二年(亦即二級以上的教學醫院),出來大概只會看感冒、香港 腳吧!
筆者也可以選擇留在省立醫院「孵豆芽一輩子」,然而為了專科醫師的訓練與一輩子的行醫執業生涯,才讓筆者下定決心回到長庚醫院,接受嚴格的住院醫師訓練。
沒有這樣紮實的手術訓練與臨床實習,我們的醫療水準與品質怎麼能夠有自信且拍胸脯保證要比對岸大陸好呢?因此「沒有『血汗醫師』及醫療團隊,那有『血汗醫院』」呢!
醫學教育的經驗傳承是嚴謹的,是按部就班的,不是「醫改會」譁眾取寵之下的成果;而是我們的醫學生、實習醫師、住院醫師、總醫師及主治醫師的完整治療團隊的系統的作為,身為臨床醫師的筆者,只管如何做到本份的事情。
如果筆者所服務過的醫院:榮總、長庚等是「血汗醫院」,為何每年實習或住院醫師都志願申請到本院來學習呢?倘若在醫院裏,沒有這些「血汗醫師」們辛勤工作時,病人晚上萬一生病看急診、或需要緊急開刀救命時, 那裡能夠找到人手?
近日來護理人員缺額及過勞與值班不適應等問題浮上檯面,其實就與「少子化議題」一樣,代表年輕族群的擇業與就業的價值觀。護校畢業到醫學中心工 作,當然會輪三班(大、小夜、白班)。醫療工作的特殊性,自然就會凸顯護理人員的重要性。特別是護師,常面臨第一線臨床病人的照顧,會天天遭逢到「生、 老、病、死」,對一位如花似玉、前程似錦的年輕女性,南丁格爾的奉獻精神與使命感,絕對不會等同於高薪資之價值。
為何她們會轉向空姐、醫學美容業等,因為薪水較高且工作壓力較低。醫美行業甚至於用「25歲,月薪五萬」來吸引年輕貌美的護士小姐加入團隊。這是 市場供需與個人職業選擇的問題,若一定要拿「血汗醫院」的工作多麼「量多且嚴苛」,似乎也言過其實。三班制在其他產業也常見,譬如:台塑企業的助理大學畢 業的助理工程師,也必須輪值三班廠務工作,護師也是醫療團隊之一部份,無須對醫院工作的輪班與值班大驚小怪!
無論是實習醫師、護師或住院醫師,從「工作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這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精神,也是醫療照護工作者從稚嫩到成熟,從學習到專業,從實踐到熟練與精通的最佳途徑,也是對實習醫師及住院醫師與護師的經驗傳承。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劉競明,現任林口長庚醫院總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台灣醫務管理學會高階醫管師認證及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提供,版權為作者所有。※劉競明特區)
筆者曾經在台北及台中榮總實習,後來在署醫服務,又重新到私人醫學中心經住院醫師、總醫師完整的訓練,而後擔任主治醫師並擁有教職至今,這所著名 的醫學中心就是醫改會宣稱的「血汗醫院」?筆者對「血汗醫院」從住院醫師R1的訓練、值班與工作的艱苦卻「甘之如飴」,因為「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 理的要求是『磨練』」!選擇良好的醫學中心,可以在訓練期間從老師們學到的-醫療技能與學術基礎及經驗傳承是無價的。
工作就是最好的學習與實踐,病人就是我們醫療工作人員最好的「老師」。沒有值班的辛苦,怎會懂得在半夜急診刀及病患急救時,學得最佳的身心調適與醫療處置技巧;沒有日以繼夜的在開刀房拉勾、跟刀、手術等的觀摩與學習,如何從熟能生巧中悟得醫療工作的神聖與體驗其甘苦。
當年在榮總實習時,每天清晨五點半就起床,要抽血、換藥及為病患打IV(靜脈注射);工作完畢匆匆拿了早點,還要去開七時半的晨會。晨會之後該上 刀房者,在八點前必須報到,八點半前準時下刀。在私人醫學中心,中午根本沒休息時間,還可以利用公家醫院例行的「午休時間」(1200-1330PM)開 完一台「子宮切除術」,中午不休息,用餐只有十分鐘,這是工作文化養成的習慣。
更重要的是-筆者重新到醫學中心擔任R1時已經38歲了!以此「高齡」還要辛苦的接受完整住院醫師訓練,這就要怪罪衛生署對於當年的陽明醫學院公 費醫學生的服務與訓練制度有問題,當年依據「公費生分發簡則」的規定,只能到省、市立醫院訓練二年(亦即二級以上的教學醫院),出來大概只會看感冒、香港 腳吧!
筆者也可以選擇留在省立醫院「孵豆芽一輩子」,然而為了專科醫師的訓練與一輩子的行醫執業生涯,才讓筆者下定決心回到長庚醫院,接受嚴格的住院醫師訓練。
沒有這樣紮實的手術訓練與臨床實習,我們的醫療水準與品質怎麼能夠有自信且拍胸脯保證要比對岸大陸好呢?因此「沒有『血汗醫師』及醫療團隊,那有『血汗醫院』」呢!
醫學教育的經驗傳承是嚴謹的,是按部就班的,不是「醫改會」譁眾取寵之下的成果;而是我們的醫學生、實習醫師、住院醫師、總醫師及主治醫師的完整治療團隊的系統的作為,身為臨床醫師的筆者,只管如何做到本份的事情。
如果筆者所服務過的醫院:榮總、長庚等是「血汗醫院」,為何每年實習或住院醫師都志願申請到本院來學習呢?倘若在醫院裏,沒有這些「血汗醫師」們辛勤工作時,病人晚上萬一生病看急診、或需要緊急開刀救命時, 那裡能夠找到人手?
近日來護理人員缺額及過勞與值班不適應等問題浮上檯面,其實就與「少子化議題」一樣,代表年輕族群的擇業與就業的價值觀。護校畢業到醫學中心工 作,當然會輪三班(大、小夜、白班)。醫療工作的特殊性,自然就會凸顯護理人員的重要性。特別是護師,常面臨第一線臨床病人的照顧,會天天遭逢到「生、 老、病、死」,對一位如花似玉、前程似錦的年輕女性,南丁格爾的奉獻精神與使命感,絕對不會等同於高薪資之價值。
為何她們會轉向空姐、醫學美容業等,因為薪水較高且工作壓力較低。醫美行業甚至於用「25歲,月薪五萬」來吸引年輕貌美的護士小姐加入團隊。這是 市場供需與個人職業選擇的問題,若一定要拿「血汗醫院」的工作多麼「量多且嚴苛」,似乎也言過其實。三班制在其他產業也常見,譬如:台塑企業的助理大學畢 業的助理工程師,也必須輪值三班廠務工作,護師也是醫療團隊之一部份,無須對醫院工作的輪班與值班大驚小怪!
無論是實習醫師、護師或住院醫師,從「工作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這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精神,也是醫療照護工作者從稚嫩到成熟,從學習到專業,從實踐到熟練與精通的最佳途徑,也是對實習醫師及住院醫師與護師的經驗傳承。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nownews.com
(●作者劉競明,現任林口長庚醫院總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台灣醫務管理學會高階醫管師認證及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本文為NOWnews.com網友提供,版權為作者所有。※劉競明特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